Success Stories

Case studies

Year 3 student Louise shares development journey with MC -

学员背景

 

美国大三本科Computer Science专业
2022年底加入Mandarin Consulting
2023年春季取得国际大厂三个月在美全职实习
私人教练: Vera Urban
Vera Urban
 
分享内容

 

从校园到国际职场的感受

我拿到了我的第一份在美国的全职in person的实习,我的感受——从课堂内输入,在学校内的输入到输出上环境的一个改变;在这个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因为我觉得我这份实习主要是做一个真正的一个project,这个公司会实际使用到的项目。其次也涉及到了与其他部门的对接,和其他外部公司的一些合作伙伴,以及商业伙伴/客户上的对接。所以我说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硬软实力上的一个结合。在实习中,很多时候需要每天参加很多会议而不是在编程,需要理解一下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这个项目的目的所在。所以自己需要明白1)怎么样使用coding技能来达到目的 2)沟通上需要如何改进,更好地和不同经理对接,怎么和不同工作背景/职责的人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且从中获得需要的工作资源。这些都是在工作职责上的体会。

 

另外一个体会就是因为我之前在国内国外两遍都有实习,我感觉国际上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人性化一点或者说公司更在意对人的培养,和保证实习项目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公司选择你给你一个机会,同时公司也在给我展现它的文化、优势和业内领先的地方,也就是给我一个未来选择它的理由。

 

国际项目的实习过程

这是一个很有体系且科学的一份实习:作为软件开发的实习生,第一周期是我是没有太接触到编程也好,或者说一些真的使用软件,反而是一直在花时间了解比如说公司的理念、任务和公司的下一步规划,以及一些公司已经有的一些功能或者说服务;然后第二阶段就是缩小到公司的大部门上,比如这个部门在整个商业规划中承担什么样的职责;第三个阶段会精确到我所在组,比如工程师所负责的项目有哪些,这些项目拼接在一起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说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最后阶段会落实到我自己的项目,在这份实习中,我需要和其他3-4位实习生和两位经理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包括从规划到落实到生产开发。所以说整个里一套流程下来,这些培训让我觉得很有帮助。

 

实习项目对自我发展的帮助

对我个人而言,我在学校内很难学到一个真的公司的business funcition是什么,它的operational system是什么。实习项目会让我实际了解国际公司的运作、架构,这种了解过程会对我真正要做的项目有很大帮助,因为我会更清楚需求和目的,这比一上来就要求编程更人性化,也更有利于项目本身的发展。

 

国际求职道路上的错误意识

我当时认为我的主要问题是找不着实习,其实我当时有点过于简化这个问题。我现在回想来看,自己当时的问题可能有几个:1)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本身的认知不够,不太理解这个事情是需要做什么以及目的是什么;2)我当时对自己的规划没有那么清晰。我本科作为学CS和数学,可能我的选择也很多,但是在这些选择里我没有太了解(这些选择)未来的输出环境是什么,也没有太细化自己具体想做什么。

 

如何提升学员对行业的理解

Vera首先想到的是提升一些我的理解,比如我对未来要做的这个行业的理解是什么,通过阅读新闻或者自己做research的一些方式了解各个岗位。教练会推荐我在youtube上看一些「全职员工一天是怎么样」的视频,以此我可以认识到不同岗位,比如软件开发、数据科学、产品经理等这些岗位到底是做什么的,同时反思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提高学员对自我的全面认知

除了提升我对行业岗位上的理解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对我个人的一些理解。教练帮助我发现比如我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可能对我来说,比如我有相对不错的硬实力,就是我的编程能力以及量化上的技术;但是在一些软实力上我的不足在哪里,比如我可能表达自我的时候不是很地道,或者说表达自我的逻辑不是很好,这些是教练帮我意识到的缺点。基于此,教练给我建议怎么去避免和提高。

 

引导学员多维度反思经历

Vera一直引导我对我过去上的经历要有一个不断的反思——就是说我到底从经历中得到了什么。这个事情很神奇,我第一次去反思我获得的能力可能是这些,但在我和Vera沟通完后,我总能获得一些新的视角。也就是同样一份经历,Vera会给我一些不同的视角——你可以从硬实力的角度去看我的编程,解释了我用哪些编程语言;但也可以从软实力的角度看,我和哪些人沟通了、和哪些人合作了,我是怎么去合作的,这也可以体现我的一些规划能力。再比如说一份三个月的实习或者六个月的项目实践,甚至是4个月学期内的一份project,我是怎么规划的且逐渐修改的,这都可以体现出我的一些管理能力。就说在同一个方面不同的视角,然后制造这些视角之后,不断地去应用到每一份经历上,这给我一些反思和让我理解了如何使用这些视角,在我的面试过程中对我的帮助非常显著。

 

提前考虑学员的未来需求

此外,Vera也会带我不断地看一些我未来的需求或者说不断地修改我未来对自己的规划,所以说当我能把我已经有的和我想要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辅导后对于面试的理解转变

我之前不太注重准备面试,因为我认为面试就是展现自己,你不可能一夜之前就提升自己的实力,所以我不是很花时间。但是我觉得现在我对每一份面试,我都会跟Vera单独准备,包括准备可能的问题,修改一下自我介绍的内容来迎合一下这个公司的需求。因为我感觉现在我会把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我自己当做一份商品,找工作就像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说真的要花时间。如何营销自己,如何展现自己,然后再具体展现在面试中。

 

用不同经历准备对应岗位面试

Vera对我来说有很多细节上的指导,比如说她会跟我过一遍我的简历,看我的每一份经历,然后我们说的不是经历本身,我们会比如说选择不同的经历,目的是体现我不同的能力。比如说这是一份很编程或者说很technical的实习,Vera可能会引导我说一些——我这份实习经历或者说我之前课内的一些变成经历或者说其他方面的一些technical experience;如果是其他的比如说相对偏商业的一个岗位,例如带有一些商业分析,Vera可能会引导我说——同样的经历我们更体现你在这里面展现的communication skill,或者比如说我和其他professor之间的interaction来展现一下我是一个很interpersonal和easygoing的人。

 

了解和拼接自我经历是面试关键

然后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比如说我如何approach这个project展现一下我的analytical skill。所以说就是对自己的经历更了解,然后更理解我能如何用这些经历。经历就像原材料,我用不同的做法,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菜来。因此,如果我很了解我自己的这些经历,我知道如何拼接组合,反而我在面试的时候更有逻辑,对自己也会更有信心。

 

对于求职意义的正确理解

找工作是一个市场性的问题,就是说你有你能提供的能力,别人有别人有需求的能力。当你们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你才能适合这个公司,公司也才会觉得它适合你,给你发出一份offer。

 

所以说我一开始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不是很足够,我当时总觉得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就是说我投的多,我拿到好offer的概率就大,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比如说现在,公司这么多,市场上岗位这么多元,可能它每年放出来的岗位很多,放出来的机会很多。可能我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更需要花时间去选择一份真正适合我的岗位,这样我的几率不是更大么?

 

同时我也记得Vera跟我说,比说你跟公司的match,或者说你俩之间的fit,你可以在心里评估一下。Vera的建议是只有达到85%或者90%的时候才会去投递。因为在这么多申请的人中,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认为你们有90%的fit,那公司肯定也不会认为我们有那么高的matach,或者说我们就这么如此的适合你。所以说公司大概率也很难选择我再进入下一轮,或者说继续给我一份offer也好,或者给我提供其他的机会。

 

个人未来的国际发展规划

我不满足于只有一份实习和工作,我觉得我还年轻,我想做一些尖端科技,去一些顶尖的科技公司去体验一下,去这种尖端的科技和产品是怎样诞生的,怎么样规划怎么样被实现的。然后,见证一下这个流程体验一下,这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也是我的长期规划。

 

然后另一方面,说短期一些简单的规划,一些也可以说比较务实的规划吧,可能比如说我肯定要尽力从公司拿到return offer,然后在这同时,我也一直在探索我的读研,读研上的一个选项。因为我觉得我需要,也是我跟vera沟通的结果。我要一直保持我在读书上也好职业上的一个灵活性,然后我要一直保持我的option很open也很灵活,同时我自己try to be open-mind。

 

我觉得剩下一年内,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说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还需要继续读书,继续在比如说学术能力上对于这个更多的领域去深造或者理解,更在学校环境内接触一些尖端科技,提升一下我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还是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去工作,提升一下我的输出能力,但是我觉得我还在我的选择还很多,如果我的工作,我也可以从return offer中选择,我也可以再申请一些新的我感兴趣的公司中,同时我也可以有可以选择的读研项目。

 

商业意识在科技领域不可忽视

在科技界,商业意识可能往往会被忽略掉一些。Vera也会和我说,很多人只认为金融/商业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关注一些商业意识。其实不然,可能对我来说这个商业意识,跟传统上的商业意识又是不太一样的,我觉得这包含两部分。

 

科技领域的商业意识是什么

首先肯定是有一些传统部分的,比如说了解一些大公司的(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的一些最新动向,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未来的规划,Vera也会鼓励我看一些新闻;还有看一些公司相关的网页,因为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把自己的计划先更新在自己的网页上让大家去看。

 

另一方面,我觉得Vera对我也是一直在注重这方面,就是说尖端科技。可能就是说这个技术最新的应用是什么,最新的能力/潜力是什么。可能这是一个更适合像我一样学习CS,对科技比较有激情的人。可能这是我们的商业意识,就是说不断的理解新兴科技,这个新兴科技到来的影响和潜在应用。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商业意识

Vera也说我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我如何能跟尖端科技interact一下,比如在学校一直参加的科研项目,在现在比较热门的行业里面做一些新的模型,做一些新的实验,以此来接触尖端科技产品。通过这样了解和基础的方式,我就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意识了。

 

 

科技人才更需要沟通能力

我定义为自己不太擅长沟通,但是首先我想说就是不要给自己一个界限,或者说给自己套上一个刻板印象,说这人是学数学的或者CS的就不太擅长沟通,其实不是。

 

比如说CS,我觉得反而首先说从行业上来说,更需要一个沟通能力,甚至会认为比一些传统的行业更需要沟通。因为如果是科技,作为科技的学生,和我一样背景也好,还有很多比我做更深奥/尖端科技的,更需要吧一些科技方面的内容给一个不懂科技的人解释。我觉得这个是相对更困难的,因为科技的学生肯定首先要了解这个科技本身是什么,或者说这个项目也好,或者说这份产品也好,它的技术上来说是什么,然后再怎么样把这些,把自己的技术讲成故事,能讲给不太理解这个产品的人,然后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难点,同时这个需求也是很大的。

 

为什么沟通在科技领域的需求大

在工作中,我们之前也说到商业意识,我们最终肯定是要把自己的科技变现的,也就是把科技卖给一个不太懂科技的人。

 

包括在工作的环境中,我觉得跟学校的环境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在学校可能说难度也好,或者说项目的容量也好,没有那么大,所以说可能是不太需要沟通的,但在公司中我觉得可能,因为项目是很大的也需要很多人合作,我觉得我很少接触到只有一个部门/团队就能完成的一个项目,很多时候可能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五个。比如说关于项目本身的,比如说沟通的意识,比如说我完成一部分,我要给其他人update告诉大家我在做什么,同时我也愿意去了解别人在做什么,这是在项目基础上的。

 

从其他方面来说,我觉得公司工作不管说从职业也好,从个人也好,总归还是需要跟不同的同事,经理还有其他的员工建立一些connection,或者说personal connection也好,或者说在项目上/工作上的也好,这样会让我的工作更加顺利。所以说这些都很需要一个沟通能力,就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我初来乍到,比如说在几个月的实习中,前几个周中快速地和大家建立起这个关系。

 

“看不见”的软能是关键因素

尤其是像对于学习CS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把时间花在了编程语言或者说逻辑能力上,因为我自己之前也是这样的。我觉得我对这方面准备还相对充足,比如我会刷一些编程题也好,我会经常看一些算法,所以说我觉得很多时候其实是其他的方面,但是很多人只想到找工作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一直需要考虑的,也是我个人上一直忽略的方面,就说工作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看一个公司,都不用说一个很好的科技公司,就说在一个普通的科技公司里,没有人缺乏编程能力,因为要不然他就没法胜任这份工作。那区别谁做的好谁做不好,其实可能就在很多其他看不见的能力上,这也是Vera一直跟我提升的,比如说时间管理能力上,其实这个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或者说在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上,包括还有刚才我们说的一些沟通能力上,这些都是更需要花时间,当然硬实力和编程语言上,或者说逻辑能力上,实力也是绝对不可能缺少的。

 

 

Register Free

You will receive:

  • Internship & graduate career opportunities
  • Free one-to-one career consultation
  • Invitations to highly valuable career events

 

About Mandarin Consulting:

  • Leader of the Global Elite Coaching industry for Chinese students
  • Strategically based in the UK, US and China
  • Highly experienced Western coaches
  • Helped thousands of candidates since 2007

 

By registering with us,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

I have read and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